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中,停车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治理与市民出行的关键难题。尽管各类智慧停车平台层出不穷,但真正实现全域联通、高效运营的“一张网”却屈指可数。
《2024中国停车行业发展白皮书》指出,超过70%的城市仍面临路内外数据割裂、社会停车场接入率不足30%的困境,导致智慧停车系统“网而不联”,形成资源孤岛。与此同时,全国路内车位平均利用率仅为44%,资产闲置与经营亏损已成为行业常态。
在这一背景下,捷顺科技近期发布了《城市级智慧停车一张网综合服务方案》,提出以“全域联通+精益运营”双轮驱动,打造覆盖“资源归集—生态运营—资产增值”全链路的综合性解决方案。该方案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试图从运营模式、生态构建与治理机制等多维度,重新定义智慧停车的价值标准。
PART.1 行业沉疴:数据孤岛、低效运营与新能源矛盾
1.资源孤岛:如何破解“网而不联”?
根据中国停车网调研,68%的城市因缺乏统一技术标准,导致社会停车场接入阻力大,不同品牌的设备与系统之间互不联通。这种“诸侯割据”的局面,不仅限制了数据的流动与使用,也使得市民难以通过统一平台获取全域停车资源信息。
捷顺科技提出的破解之道基于两方面:
一是通过全域接入服务协议,兼容行业内200余种硬件品牌,实现不同设备与系统的互联互通。值得一提的是,其近年来在深圳的实践中,已协助接入全市9500多个停车场,其中捷顺自身贡献了4500余个车场数据,其余均来自第三方品牌。
二是依托捷停车5.7万存量车场资源,以“零成本改造”接入技术降低联网门槛,一举解决30%至50%的社会化车场接入难题。
2.经营困局:成本高企与收缴率低的恶性循环
传统路内停车追缴依赖人工,成本占比高达35%,而收缴率却普遍低于60%,严重制约了停车资产的可持续运营。捷顺以“漏斗式AI追缴服务中台”应对这一挑战,通过线上全网联动追缴、ETC无感扣缴、自营车场强制拦截等多维措施,显著提升综合缴费率30%以上。
与此同时,基于“错峰共享引擎”,捷顺一方面选取自营车场打造共享生态圈,推出商业-写字楼-住宅区潮汐套餐,将车位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
另一方面,将本地存量“车位优选”资源接入城市级平台,通过资源注入与营销引流,既缓解了区域性停车难,也为运营方带来持续的分润收益。
3.新能源矛盾:充电车位被占与满意度低下
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提升,“油车占桩”成为新的矛盾点。行业调研显示,油车占桩率超过40%,新能源车主满意度不足55%。
捷顺通过“智能车位锁+AI车牌识别”组合,实现对充电车位的全方位管控:油车误入时通过语音与灯光提醒驱离,而对充满电未及时驶离的电动车则加收资源占用费。此外,将空闲充电桩信息实时发布至C端平台,显著提升周转率2–3倍。
PART.2 方案内核:从“数据汇集”到“生态共生”
捷顺的“一张网”方案不仅关注数据层面的整合,更试图构建一个多方共赢的停车生态。其架构可分为资源层、服务层与治理层:
1、资源层:通过路内、路外与社会停车场“三库联通”,整合城市80%以上经营性停车场的动静态数据。以惠州城市停车为例,实现了剩余泊位与优惠信息的实时可见,极大激活了存量资源的使用效率。
2、服务层:以统一入口为中枢,构建“基础服务—场景服务—生态服务”形成三级服务闭环:基础服务覆盖搜索、车位显示、电子发票等高频场景;场景服务通过AI算法实现时空资源再定价;生态服务延伸至车后生活、本地生活与数据服务,构建"车生活"消费生态。
3、治理层:其本质是重构生产关系,通过技术手段使管理者“看得清、管得住”,运营者“愿意接、赚到钱”,市民“用得起、体验好”。
PART.3 案例实证:从平台升级到全面运营
?东莞“莞停车2.0平台升级”
作为国内首个全栈式城市停车平台无感切换实践,东莞在不中断业务运营的情况下,半年内完成35个品牌对接与300余项定制功能开发。通过新增路外云托管、预约共享与充电服务模块,实现了数据—运营—治理—服务的全链条升级。项目打通捷停车1.4亿用户构建通停通付体系,借助错峰套餐与智能追缴,助推重点区域周转率提升20%以上,并且切换为捷顺智泊平台后,月均追缴金额破百万,有效提升了收缴率,降低损资。
?常德“常德停车”
这一项目是国内首个整合路内外停车及立体车库的全面运营增值类项目。通过SPV合资模式,捷顺运营常德市6000余个路侧泊位、40多个停车场,并联网150余个第三方商业停车场。项目不仅通过公众号与视频号运营实现本地车主50%的注册率,还借助全网联动追缴、律师发函与年审提醒等多措并举,显著提升缴费率,引导市民形成自助缴费意识。
PART.4 不可替代性:全栈能力与生态共赢
捷顺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行业唯一的全栈能力,覆盖硬件自研、AI算法、支付牌照与生态运营。其服务网络已遍布全国400多个城市,拥有200余家分支机构提供本地化支持。此外,深国资委战略入股与蚂蚁集团联合赋能,为其提供了强大的资源背书。
在合作模式上,捷顺提供多种选项,包括轻量级的“平台免费,有偿维保”、增收型的“委托运营,增收分润”,以及深度绑定的“合资公司,长效共赢”,以适应不同城市的个性化需求。
PART.5 智慧停车竞争正进入“运营为王”时代
据中国停车网预测,2025年智慧停车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行业竞争焦点已从“硬件技术”转向“运营能力”。捷顺凭借在60多个城市的实战经验,正通过全栈赋能推动行业从规模化扩张走向精细化运营,从被动响应走向主动服务。
其提出的“一张网”方案,不仅试图解决资源割裂与经营低效的行业痛点,更旨在构建一个政府、企业、车主与市民多方共赢的智慧停车新生态。而这或许正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中,破解“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的关键所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934号